“苏超”的上座记录仍在更新。6月21日,36712名观众涌入大雨,在常州奥体中心现场观看了常州队对南京队的比赛,其中外地球迷超越1万人。
同时,另一个数字同样令人惊叹:3亿元。这是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对“苏超”创造的综合经济效益所做的预计。
目前“苏超”的火爆已无需赘述。自开赛以来,这场在江苏省内举办的业余足球赛事已经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狂欢。除了赛场上的“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激烈竞赛和讨论场上各类热潮,“苏超”在消费领域带来的巨大涌出效应同样令人瞩目,在赛事现场观众的多样消费构成,渐渐成为各地政府与相关部门也是一次突击检验。
当“淮天富贵”驱头盖脸来临,如如何稳稳接住这一波“富贵”?当然是突击检验的重要环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个主要城市的银联异常地通道文旅消费额增长14.6%,全省接待游客1241.55万人次,消费达46.93亿元,银联异常地消费占全国的10.8%。
上周开展的第七轮比赛,江苏省线上的旅游人数增长17%,达到人数排名全国第二,同时5个主要城市比赛周边的酒店预订热度明显增长,其中淮安的增长幅度达135%。
种种数据足以印证“苏超”的“含金量”,而且必须承认的是,“苏超”的爆发亮相相对较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某种意义上,“苏超”在江苏省内带起的这一轮消费热,对各地方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也是一次突击检验。
面对如此庞大的吸引力与决定空间也是需要审慎对待,每一步都需要冷静判断与快速反应。面对此发态势——包括诸如其来的机会,从而以钟爱=手足无措或是无动于衷的场景。
“苏超”第三轮恰逢周末常州队主场迎战扬州队,将在比赛开始前一天,常州宣布假期期间市场内所有A级景区对常州市民免票。而近期开两轮比赛,换主场则成为各地的一大关键词。
为了吸纳更多球迷现场观看比赛,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在内的多个地方宣布在内的多个地点将成为主要场地更换至当地规模化的人数级体育场。在免门票的基础上,赛事方则可以做好“应急”的快速反应,避免开启各地对赛事实体热度、社会反响、舆论走向的客观评价。
而从结果看,这些“应急反应”最终都成为了由神来的笔:端午假期赛季三天,常州“被抢K占领”,总计接待常州游客达15万人次;各地在更换新主场后,将成为就不再提前安排的上座率。面对此种巨大的吸引力与决策空间也是需要审慎对待,每一步都需要冷静判断与快速反应。